仙小说唱艺术社团中期汇报

浏览数量:21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0-12-01      来源:本站

仙小说唱艺术社团中期汇报
  中国说唱艺术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就已经兼用韵文和散文,这是后来说唱文学的雏形。汉魏的"相和歌"、南北朝的各种长篇叙事歌、唐代民间流行的"说话"以及佛教徒宣传教义的"俗讲"(变文),都可看做是今天说唱音乐的前身。宋元时期,说唱艺术已趋于成熟。由于说唱音乐具有容纳长篇故事和表现复杂情节的特点,因而成为市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并有了固定的演出场所,即所谓"勾栏瓦肆"。在这里艺术家们云集演出,不断进行交流,大大推动了说唱音乐技艺的发展。同时,由于文人参与唱本的编写活动,唱本文学水平得以提高。这时流行的曲种,有小型曲艺如''陶真"、"涯词"、"小唱"、"货郎儿"、"鼓子词",也有集诸家腔谱而成的大型曲艺如"唱赚"和"诸宫调"。明清以来,说唱音乐的延续和发展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情况。有些占老曲种,如"道情"、"宜卷"、"莲花落"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一直流传下来;有的曲种则因不能顺应时代发展,停滞不前而自行消亡;还有些曲种,虽然作为独立体裁已不复存在,但其艺术成就却被其他音乐体裁所吸收,使其积累的技艺与传统在别的艺术品种的形式内得以延续。例如货郎儿,明代即已不流行,但其音乐却一直保留在昆曲里;宋元时期的唱赚和诸宫调自明代已衰,但其音乐却被元明杂剧、传奇剧大量吸收。还有一些说唱曲种在传播、散布过程中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从而派生衍化出许多新的曲种。如元明时期的鼓词,到清代中叶以后,在北方逐渐演化出各种大鼓,而在南方,则形成为多种弹词。

 仙小说唱艺术社团于本学期开设,社团的初期目标是学生能喜欢不同类型的中国作品,中国说唱艺术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说唱艺术包含了表演、说、动艺术范围本社团的学生都是孩子们踊跃报名参加,因为对老师和社团的喜爱,大家学的格外认真

第一节课的字正腔圆开始抓起,气息是必不可少的练习工作,我们每天课前都是先花十分钟时间进行气息训练,对于普通话的过关更是严格对待,在唱的课堂中先让学生们学会聆听、模唱、气息的结合,加上了塑料杯具的配合,我们的“小白兔”作品渐渐成型,孩子们的节奏感在每天的训练中逐渐成效,从一开始的杯具掉落到最后的和着节奏玩杯具,不断提速,手与口的配合,回家后孩子们更是认真完成每节课的社团作业,课上的表现倍棒,《小白兔》的说唱加动作已经很不错,速度也达到了教学要求,下半学期我们开始练习走台表演!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0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苏ICP备13057616号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