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9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5-05-19 来源:本站
2025年5月14日上午,为深化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我校梅玮老师开展校内公开课《新疆之春》。本节课以经典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为载体,通过解析旋律与节奏特征、探索演奏技法,带领学生沉浸式感受新疆音乐的独特魅力,展现了一堂兼具艺术性与实践性的音乐鉴赏课。
一、巧借汉字启程:从“疆”字结构解码文化基因
“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游牧与农耕的交织,都藏在‘疆’字的造字智慧里。”梅老师以“疆”字为切入点,拆解左部“弓”“土”象征边境的开拓史,右部“畺”字暗合新疆地形特点。学生通过理解“疆”字不仅是地域符号,更是丝绸之路上汉唐气象与西域乐舞交融的隐喻。这一巧妙的跨学科导入,为后续音乐分析铺设了“多元一体”的文化认知底色。
二、溯源民族韵律:在旋律与节奏中感知“新疆之春”
课堂伊始,梅老师通过展示新疆自然风光视频,营造出浓郁的氛围。学生通过整体听、分段听,以及多种形式表现《新疆之春》主题段落的方式,借助动态图形谱,引导学生发现乐曲中装饰音、“旋律线条”与“节奏型特征”对新疆风情的烘托作用,学生通过击打手鼓模拟典型节奏型,学习新疆舞的一些基本动作,并尝试用哼唱捕捉旋律中的欢快与热情,逐步构建起对音乐文化的理解。
三、对话琴弦技法:以小提琴演绎“春之生机”、
在技法解析环节,梅老师通过对小提琴激发的介绍以及分段对比演奏视频,直观呈现小提琴如何以跳弓、连弓、拨弦、抛弓等技巧塑造音乐形象,并请学生体验小提琴基础技法。
四、自主归纳总结,深化学习成果
课程尾声,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总结新疆音乐的基本特点。学生们踊跃发言,在教师的梳理下,形成系统的认知框架。
五、结语
本次公开课以“文化为魂、音乐为媒、学生为本”,通过“听、析、奏、创”多维联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力,更在民族音乐基因的传承中厚植文化自信。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