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0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4-10-23 来源:本站
AI评价析教学,专家指导促发展
——科学组主题校本研修活动(三)
10月23日,科学组老师齐聚科学教室一,开展“问题链策略对小学科学课堂的促进作用”主题校本研修活动。宋倩云和严爽两位老师进行课例展示,同时两节课都利用智慧教室AI评课系统全程录课,市教研室严必友主任也将评课指导。
首先由宋老师带来《力与运动》。她以“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问题为导入,请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让小车动起来,并思考总结,引出“力”的概念。接着,宋老师用“生活中的这些场景中是哪些力在发挥作用”、“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大小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速度”这三个问题,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剖析透彻。在课的最后,宋倩云拓展到生活中的小车,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
严老师展示课例《感官总动员》,从三个模块层层递进,让学生体会感官的协同作用。第一个模块,游戏引入,体会蒙眼、捏鼻子和蒙眼不捏鼻子,两种方式辨别食物的不同感受,体会到两种感官结合能够观察的更准确。第二个模块,像科学家一样观察,运用更多感官观察蜡烛,发现点燃前后的蜡烛有不同特征。并初步尝试记录发现。第三个模块,将之前学习的多感官观察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挑选西瓜为例,用看、听、尝等方式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识别美味的西瓜。
课后,组内老师就两节课例,围绕研修主题展开讨论。
张雅洁老师认为,宋老师执教的《力与运动》一课非常精彩。她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拉力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实验记录单很用心,让学生填空,思维引导很好。宋老师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亲自感受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最后,宋老师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们进一步思考还有什么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这个问题不仅拓展了学生们的思维,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陆茗威老师认为,严爽老师的课程导入新颖,通过让学生尝试在视觉与嗅觉失效的情况下辨别食物,引导学生们意识到感官在体验世界中的重要性。课堂实验环节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细致地观察蜡烛,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还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整个课堂氛围积极活跃。
李淑老师认为:本节课宋倩云老师以一辆自制小车作为导入,设置悬念,自己在不碰到小车的情况下让它动了起来,让同学们猜一猜原因,回顾了之前学习的磁铁知识。以此为前提,导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出示图片,下列场景中,哪些力发挥了作用,填写记录单。本环节设置合理,环环紧扣,层层递进。后提出问题: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是否有关后,进行实验。实验环节设置合理,但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有学生小车未进入轨道,或者小车太轻跑的太快的情况,教师应多关注。本节课学生纪律情况较好,教师与学生沟通顺畅自然,课程进度流畅合理。
余露老师认为:严老师这堂《感官总动员》课程逻辑性十分强,从引入到深入,步步为营,让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并体验。课堂上,学生们的参与度极高,每位学生都积极投入,展现出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进行蜡烛实验时,学生们不仅认真观察,还积极动手参与,学习氛围非常热烈。不过,在进行蜡烛实验时,教师还需再次强调安全事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避免意外发生。
王珊珊老师认为:宋老师执教的《力与运动》一课,先通过生活事例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力,再引出本课重点,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是否有关,这个问题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所以宋老师在这块处理得也很快,在记录单的设计上,将一些繁琐的步骤,直接给学生出示,只让学生填写关键信息,这点设计很巧妙,实验前的注意事项和实验后的数据分析,个人认为可以再充分些。整节课非常流畅,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很强,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非常值得她学习。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