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5-01-08 来源:本站
本学期,社团紧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围绕自然界物理、化学、生物现象的趣味课程与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自然奥秘,收获知识与快乐。
在物理板块,吉丁老师巧妙地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具象化,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物理的踪迹。例如,在讲解“浮力”时,老师带领孩子们来到学校的水池边,用不同材质、不同重量的物品做实验。孩子们惊奇地发现,木头、塑料等物品能漂浮在水面上,而铁块、石头则沉入水底。通过亲手操作,他们直观地理解了浮力与物体密度、体积之间的关系,明白了为什么大轮船能在水上航行,而小石子却会沉没。此外,老师还借助简单的装置,让孩子们体验了“静电”的神奇。当他们看到头发因摩擦而“飘”起来,或是小纸片被带电的气球“吸”过去时,都忍不住惊叹大自然的奇妙,也对静电现象背后的原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向老师请教,了解了摩擦起电的原理以及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
化学板块的课程同样精彩纷呈,让孩子们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观察物质的奇妙变化。老师精心准备了一系列简单有趣的化学实验,如“彩虹火焰”实验。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不同金属盐溶液浸湿的棉签点燃,火焰瞬间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钠盐的火焰是明亮的黄色,钾盐的火焰是紫色,铜盐的火焰则是绿色。这一现象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他们纷纷猜测不同金属元素为何会赋予火焰不同的颜色。吉丁老师耐心地解释了金属元素在高温下发射特定波长光的原理,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了化学元素的性质以及焰色反应的应用。还有“自制水晶”实验,孩子们将饱和的盐溶液倒入模具中,静置一段时间后,晶莹剔透的水晶逐渐“生长”出来。这个过程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化学反应的神奇,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与观察力,让他们明白许多美好的事物都需要时间的积累与沉淀。
生物板块是社团活动中最贴近自然的部分,吉丁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校园的花园、树林,甚至是附近的公园,开展了一系列的观察与探究活动。在“植物的生长奥秘”课程中,孩子们亲手种植了向日葵、番茄等植物。从播种、浇水、施肥到观察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孩子们全程参与,记录下植物生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他们发现向日葵的花盘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动,番茄的叶子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养分供植物生长。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还学会了珍惜生命、关爱自然。在“昆虫的世界”课程中,老师引导孩子们观察校园里的蚂蚁、蝴蝶、瓢虫等昆虫。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蚂蚁有着严密的社会分工,有的负责觅食,有的负责搬运食物,有的则负责照顾幼虫;蝴蝶的翅膀上有着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能吸引配偶,还能迷惑天敌。通过观察昆虫,孩子们对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与实践,36 名社团成员收获满满。他们不仅掌握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还培养了观察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心。在学期末的成果展示会上,孩子们兴奋地向全校师生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有的制作了精美的自然现象手抄报,有的带来了自己种植的植物,还有的现场表演了化学小实验。他们的精彩表现赢得了阵阵掌声,也让更多的同学对自然教育社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