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05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3-03-10 来源:本站
大家好,我们是来自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亚东校区第一党支部的冬训主讲人于皖宁、王恺婧,今天我们要讲的主题是战火中的红色“诺亚方舟”——江南水泥厂。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红色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有一抹亮眼的红色,是其中最厚重、也最深沉的颜色。它就是江南水泥厂。
江南水泥厂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东麓,是我国近现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一帧缩影,更见证了一段特殊的红色历史。
1937年的冬天,距城二十多公里的栖霞,较南京城更早地沦为了人间地狱,栖霞山另一侧的江南水泥厂,由于是德国、丹麦合营,挂有德丹两国国旗,境况相对安全一些,许多难民便翻山越岭来到水泥厂。
同年12月初,京特博士受公司董事会委托,出任江南水泥厂代理厂长,与丹麦工程师辛德贝格共同担负护厂重任。二人抵达水泥厂后,首先在厂里升起德、丹两国国旗,并在工厂大门挂上了“德丹国合营江南水泥厂”的牌子,以此阻挡那些四处抢掠的日本士兵。然而眼看着那些任意肆虐的日本士兵以及惶恐不安的中国难民,昆德博士和辛德贝格先生意识到,他们的责任不仅仅是保护那些厂房和机器,还有无数鲜活的生命更需要得到他们的救助。
数日后,两位西方人在江南水泥厂四周以绘有德丹两国旗帜的木牌为界,建立了整个南京城最大的一处难民保护营,营内还设有临时诊所,为难民义务治病。据记载,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4月,来江南水泥厂避难的难民有三万之众,最多时甚至达到四五万人,相当于国际安全区25个收容所难民人数的总和。
1938年春,局势稍显稳定,人们陆续离开难民营回到家中。1938年2月3日,辛德贝格将一份他“亲自处理的若干案例”交给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其上记录了侵华日军大屠杀的若干暴行,以及辛德贝格对伤员的救助情况,并且附辛德贝格的亲笔署名。
京特博士则继续留在水泥厂与日方周旋,一直拒绝开工。抗战胜利后,江南水泥厂改为日本战俘营。
由于江南水泥厂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2012年3月,“江南水泥厂旧址”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月27日,中国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公布,江南水泥厂名列其中。
2019年4月以来,南京市有关部门、栖霞区人民政府以及江南水泥厂主管单位多次会商,研究讨论江南水泥厂文物保护实施主体。2020年3月,江南水泥厂开始实施修缮工作,首期修缮保养工程业已完成,经历80多年风雨的民国建筑已修葺一新,置身其中恍若隔世。
尤为难得的是,无论是作为旧时中国最大的水泥企业,还是南京最大的战时难民营,江南水泥厂都以其建厂初期的模样存留至今。而今,再次光顾这座凝聚了近代中国苦难和辉煌的江南水泥厂,虽然饱经沧桑,但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屹立着向我们讲述这里曾经发生的一段段故事,传承着红色精神。
观看网址:https://v.qq.com/x/page/y35050scjn9.html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