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全胜名校长工作室之72】智汇千里,AI 赋能启新篇——肖全胜名校长工作室开展校际共建活动

浏览数量:13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5-07-10      来源:本站

6 月 25 日至 29 日,一场跨越千里的教育共建活动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博华学校火热开展。肖全胜名校长工作室成员在刘伟副校长的带领下从长江之滨奔赴青藏高原,与博华学校教师共同探索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东西部教育资源深度交融。

6月26日上午,两校教师聚焦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前沿领域,以语文、英语学科为试验田,开展深度教学实践探索。 

博华学校汪婧钰老师依托 AI 软件 “豆包” 构建智能写作生态,通过即时作文批改与智能反馈系统,实现教学评价的动态化革新与精准化落地。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南邮分校王寰老师则借助AI软件图像生成技术,将学生的文字创作转化为具象化视觉艺术,在文学与科技的跨界对话中,构建起多模态教学新范式,生动诠释了智慧教育的创新内涵与实践价值。

研讨环节,两校教师立足教育变革前沿,围绕课程改革的范式重构、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迭代、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拓展等核心议题,双方从理论架构到实践探索,毫无保留地分享了积淀多年的教育智慧结晶。  

在 “AI 赋能学校管理与课堂教学” 专题讲座中,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刘伟副校长以前沿视角构建起 AI 与教育融合的理论实践体系,从理念革新与实践转化入手,推动教师将 AI 认知从 “工具” 升级为 “生态赋能者”。借助 AI 学情分析实现 “数据驱动教学”革新教育观念;学校管理上智能考勤与安全监控降低成本;课堂教学中 AI 备课助手、个性化作业推送覆盖多学科。课堂教学创新更是亮点,语文课堂的 AI 作文批改系统提供即时反馈,科学课的虚拟仿真实验打破教学限制,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培育核心素养,这些实践充分印证 AI 正重塑教育底层逻辑,为教育发展开拓全新路径。

 6 月 27 日上午,在博华学校 “卓越楼” 四楼会议室,博华学校李玉明校长从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到师资队伍培养,从课程体系架构到学生成长现状,以精准的数据与鲜活的案例,勾勒出学校砥砺前行的发展图景。随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副校长刘伟立足东西部教育格局,深刻解读两校在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上的精神共鸣——虽地处不同地域,却同样坚守 “立德树人” 的教育初心,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全面发展的成长阶梯。

在两位校长的深度分享后,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有序。随即,两校开启多学科组深度交流模式。语文组围绕 “大单元教学与文化浸润” 展开思想碰撞,博华学校教师展示了特色校本课程案例,南师附中仙林小学部则分享了整本书阅读的分层教学策略;数学组聚焦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优化”,通过对比两地学情数据,共同探讨如何以精准化、趣味化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思维潜能;英语组以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为切入点,从教材改编到课堂活动设计,双方毫无保留地交换实践经验。此外,科学、艺术等学科组也分别结合学科特色,通过课例研讨打破地域壁垒,实现优质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交融互通,为后续校际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场跨越千里的教育谈话是一场志同道合者对教育理想的共同追寻,预示着两校将在携手前行中,共同书写东西部教育协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青海原子城这片镌刻着共和国核工业壮丽史诗的红色沃土上,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送教团和西宁市湟中区博华学校党员老师,共同开展 “结对共建追忆红色历史 携手同心汲取奋斗力量” 党建活动。作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原子城以其雄浑而沧桑的历史底蕴,见证着两校党员教育工作者追寻精神根脉、凝聚奋进力量的坚定步伐。

 在此次教育共建系列活动期间,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送教团深入青海省湟中区教育一线,走进博华学校和康川学校开展实地考察。两所学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如璀璨星辰点亮了送教团的探索之旅。

此次送教观摩交流活动搭建起东西部教育协同发展的坚实桥梁。活动不仅让两地学校在教育理念、资源共享、特色发展等维度实现深度联结,更成为两地教师思想碰撞、智慧交融的精神沃土。愿未来有更多这样的交流契机,以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共同为培育时代新人、建设教育强国凝聚磅礴力量。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0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苏ICP备13057616号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