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AI赋能 深耕“循证—对话”型课堂————附中仙小英语学科校本主题研修系列活动(一)

浏览数量:21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5-09-19      来源:本站

为拓宽英语教师教学视野,提升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2025918日下午,附中仙小全体英语教师齐聚南苑录播教室,开展以“AI赋能循证对话型课堂观察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在教、研、学的深度融合中推动英语教学品质进阶。

3.jpg

课例展示:技术赋能 构建高效课堂样态

李越老师执教六上《Unit2 What a day!》(Period2),以AI技术为支撑,打造生活逻辑+分层互动的英语课堂。

1.jpg

课堂伊始,李老师以歌曲猜天气活动唤醒学生旧知,用“It is + 天气形容词的句型快速聚焦天气与日常的主题语境。在知识探究环节,通过“Read and find”活动引导学生总结“sun→sunny”名词+y”天气形容词构词规则;结合文本梳理“see→saw”(不规则)、“rain→rained”(规则)等动词过去式变化,搭建清晰知识框架。

2.jpg

练习巩固阶段,“Find and say”游戏、“Read and complete”填空练习强化知识掌握;“Let’s talk”“Let’s retell”等情境活动,让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描述天气活动与过往经历。拓展环节设置“Let’s imagine”分层任务和“Pick and say”综合表达活动,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实现语言从知识运用的转化。

学思导向深耕“循证—对话”型课堂提问

评课环节,叶畅老师要求组内教师从表格维度出发,以学思课堂理念为引领,在育人价值、思维培养等维度设计提问,如引导学生迁移知识描述周末、归纳语法规则。聚焦问题设计的育人导向、思维梯度等,通过“案例+数据”的方式深入研讨,推动英语教学品质进阶。

5.jpg

学思评课:思维碰撞 共探教学优化路径

郭晓凡老师主持说课、评课环节。李越老师从教学目标设计、AI技术融合、分层活动实施三方面说课,阐述如何借助AI工具捕捉学生学习数据,实现课堂观察的循证化

6.jpg

亚东及南邮各年级备课组老师在叶畅主任的带领下,从问题链设计合理性的六个维度,即:1.问题链是否体现育人价值2.问题链是否促进思维发展......等方面,各自阐述了认领观察维度的观察记录,这也是建立对课堂的描述性记录的基础上的详实评价与思考。

7.jpg

参与教师围绕课堂展开深度研讨:肯定生活逻辑纽带作用,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认可过程性评价对教学调整的支撑作用。同时,教师们就师生互动深度、环节时间分配等提出建议,在观点碰撞中为课堂优化凝聚智慧。

8.jpg

理论学习:学思并进 夯实教研理论根基

马雪瑞老师带领教师开展“AI赋能循证对话型课堂观察理论学习。

9.jpg

马雪瑞教师分享了AI助力课堂提问设计的实践经验,为破解传统教学痛点提供方案。在传统教学中,提问存在难顾差异、思维单一、情境枯燥、反馈滞后等问题,而AI成为超级助教。结合译林版教材与南京特色,马老师总结四大路径:AI化身分层设计师实现因材施问,当情境创意师融合秦淮灯会等本土元素,做思维搭建师引导文化探究,充反馈伙伴生成深度追问。

不仅如此,AI更能助力项目化学习,如围绕设计南京一日游攻略生成问题链,推动沉浸式学习。此次分享展现我校英语教师从教学匠设计大师的转型,为本土英语教学提质提供新方向。

学思融合赋能暑期教学设计迭代

最后,张璇老师代表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对暑期作业设计进行反馈。暑期作业教学设计的要求是"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结合的学思课堂"相关的教学案例,辅助老师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真正落实在课堂之中,老师们融合学思课堂要求,以""为中心,以""为主线,以""为方式,设计了不同的课堂,以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的形式,高质量完成了暑期的学习和作业。

10.jpg

本次研修以课例展示说课评课理论学习---教学设计反馈为脉络,将AI技术与课堂观察深度融合,为英语教师搭建了实践+研讨+学习的成长平台。在过去实践理论反馈反思的基础上,教师们在技术赋能与思维碰撞中,深化了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为后续英语教学创新注入新动能。

撰稿、拍照:姚汶君

一级审核:牛璐

二级审核:叶畅

三级审核:蒋浩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0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苏ICP备13057616号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