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13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1-09-15 来源:本站
9月14日,我区在教研员陆晔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一场德法教研活动,此次活动还邀请了江北新区教师发展中心钱淑云老师,地点是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的录播教室,以各家道德与法治教研组为单位。
本次主题教研呈现了两节课例和一场讲座。
第一节,孙艺婧老师为我们呈现了《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孙艺婧老师通过让学生结合日历找中秋和故事分享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和习俗;接着通过吃月饼庆团圆和有趣的中秋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感知中秋节团圆的文化内涵,进而喜欢过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孙老师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咏月思亲的古诗词,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最后孙老师带领学生唱一唱关于中秋节的歌曲,用心去感受中秋节的美好,整堂课环环相扣、目标明确。
第二节,张璐璐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自主选择课余生活》这一课。张老师以暑期课余生活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通过随机采访几位同学,让学生说说暑期的课余生活有什么感受或收获;接着围绕学生的困惑展开辩论,看似在辩论别人的问题,其实是在解自己心中的困惑,因为这个话题也是常常困扰他们的问题;张老师通过设置情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真实问题,引导他们在选择课余生活时考虑兴趣、时间、能力等方面,学会科学、合理安排课余生活;最后张老师通过课余生活小锦囊环节,把学生课堂的所得延伸到课后。
最后,钱淑云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优化资源 促进小学生德行的养成”的精彩讲座。钱老师给两位执教老师给予了肯定,同时给出了宝贵的建议,针对第一堂课,钱老师认为逻辑思路清晰,教态清新自然,本课着眼于大自然馈赠,懂得感恩劳动和大自然;中秋是中国传统文化,可以把视野放到国际背景下,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月饼的品种多样能够间接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的多元和选择的多样;教师善于解读文本,通过丰富的阅读资源,培养学生感恩的德行。针对第二堂课,钱老师认为课余生活应注重丰富性,兴趣不是选择课余生活的唯一依据,兴趣的选择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可以采用追问技巧,追问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追问的策略可以展示师生互动和指向目标;本课的德行养成应体现学生尊重自己、尊重生活、尊重伙伴和尊重父母等。
通过今天的学习,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收获。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思维,以不变应万变,常常做到眼中有儿童,心中常反思。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