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5-09-25 来源:本站
在这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正以空前的速度革新我们的教学方式。9月23日下午,附中仙小数学组举办了“从黑板到云端:栖霞区小学数学AI赋能教学研究与实践”暨“基于学习路径视角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研究”主题的“课题进课堂”研修活动。
南京师范大学乔雪峰教授、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明红副校长、南师附中仙林学校肖全胜书记、蒋浩校长、孙洪伟副校长,以及学校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1. 活动致辞
活动伊始,南师附中仙林学校蒋浩校长登台致辞,热情欢迎各位专家、领导及同仁的莅临。他强调,人工智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本次活动的核心聚焦于课堂素质赋能,旨在深入探索教育模式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向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路径。蒋校长对教师发展中心、专家团队以及教育数字转型领域的同行者们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并期望与会者在观摩过程中积极思考,在交流互动中激发思想碰撞,共同凝聚AI教学实践的智慧结晶。最后,他预祝本次数学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2. 课例展示
(1)AI助力“角的度量”,让抽象知识可触可感
首先,由栖霞区实验小学的张新宇老师与四年级的同学们共同呈现了一堂精彩的研究课例——《角的度量》。该课堂巧妙地以生活中的常见图形为切入点,通过“找角—议角—量角”的递进式教学流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角的度量奥秘。
张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长度和面积的测量单位,进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度”。借助AI工具,学生得以直观触摸“1度角”,感知其微小的尺寸,从而有效化解概念的抽象性难题。随后,学生通过平板操作虚拟角进行拼合测量,系统实时反馈操作偏差,进一步强化了“顶点对齐、边对齐”的测量规范。
在量角器教学环节,张老师利用3D动态模型,清晰演示了“中心点对齐、零刻度线重合、读数准确”的三步测量法。此外,他还通过投屏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集中讲解内外圈刻度容易出错的要点。
课程尾声,AI动画生动展示了量角器从古罗马时期延续至大航海时代的演进轨迹,巧妙融入数学文化元素,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2)AI赋能“可能性”教学,让随机规律直观呈现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张紫薇老师执教四年级《可能性》一课,巧妙以“盲盒隐藏款为何难抽”这一贴近生活的话题作为导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课堂通过“摸球实验—数字模拟—规律总结”三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展开,全程借助AI技术提供有力支持。
学生首先在实物摸球实验中观察到“结果不确定”的随机现象;接着进入AI数字实验室,自主设定实验次数,系统实时生成数据柱状图。随着实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学生直观地看到红蓝球出现次数逐渐趋于1:1,初步体会到“大数定律”的原理。
最后,学生借助AI工具自主设计“可能性游戏”,并通过“盲盒任务卡”运用“一定”和“可能”来描述事件概率。教师根据数据反馈,引导学生理性看待概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从而实现知识学习与生活素养的有机融合。
(3)AI赋能“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破解空间几何教学难点
丁家庄第二小学的徐婷婷老师以《表面涂色的正方体》为案例,分享了AI赋能空间几何教学的实践路径。课堂上,借助生成式AI创设了“西域工匠切割紫檀木”的动画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同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规律。针对空间想象的难点,学生通过3D可视化模型进行旋转、放大和动态切割操作,直观理解各类涂色正方体的位置特征与数量推导过程,将抽象规律转化为可感知的探索体验。
在评价环节,AI“观点地图”实时汇总学生感受,生成词云,辅助教师精准把握学情;课后系统则根据学生的自评星级,智能推送分层作业,实现个性化巩固,有效提升几何教学的效率与针对性。
3. 专家指导
课例展示结束后,南京师范大学的乔雪峰教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专业点评。乔教授首先对三位老师的AI教学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教学水平实现了“跳跃性提升”。张新宇老师的视频教学通过知识脉络的可视化,有效帮助学生形成了直观感受;张紫薇老师的“数字实验室”成功突破了传统教学中无法进行海量实操的瓶颈,使学生真切理解了“大数定律”;徐婷婷老师则利用3D模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可触摸、可操作,从而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
乔教授进一步分享,AI赋能教学的本质并非用技术取代教师,而是使其成为“教师的智能助手、学生的探索伙伴”。他提醒教师在应用AI技术时,需注重平衡工具理性与教育价值,始终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根本目标,避免陷入“为技术而技术”的表层应用误区,确保AI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学科本质的深化。
随后,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特级教师、副校长张明红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此次活动不仅为全区教师展示了AI与课堂深度融合的典范,还通过专家案例开拓了新视野:AI不仅是解答问题的工具,更是助力教学反思的“思维伙伴”。张特进一步强调,这将助力教师在AI互动中实现专业提升——通过主动请AI反馈提问质量,持续深化对话内容,使技术真正成为支撑教学反思与进步的有力支点。
未来,南师附中仙小教育集团将进一步深化AI教学研究,并在更多数学课堂中引入智能辅助技术,以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的内在含义,有效提升关键思维能力。
(撰写:王子君 一级审核:张长梅 二级审核:刘伟 三级审核:蒋浩)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