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教学创新,共促学生全面发展”——科学组校本教研(一)

浏览数量:24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4-09-13      来源:本站

深耕教学创新,共促学生全面发展”——科学组校本教研(一)

911日,南师附中仙林小学科学组全体教师齐聚科学教室5开展以“问题链策略对小学科学课堂的促进作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9.11组内教研_html_m51154454.jpg

9.11组内教研_html_m5654a9b1.jpg

课堂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回顾鱼类的特点,反思总结鸟类的特点,判断其是否为鸟类,第二部分通过实验观察鸟类的正羽、绒羽,探究其特点、作用,第三部分讨论鸟类喙的形状及适合吃的食物、足的特点及适合生活的环境。

9.11组内教研_html_52040f7f.jpg

在课堂结束之后,所有参与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点评。

陈丽华老师点评:

《鸟类》这节课,袁老师通过真实羽毛素材,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认识到羽毛对鸟类的重要性!但也同时有几点不足:1.教学结构中缺乏课堂层次:本节课应该以总--总的方式认识鸟类,通过学生的小组回忆观察描述,总结出鸟类的共同特征,再分特征进行实验观察。2.教学模式应多采用探究式:课堂中教师讲述的太多了,而学生个人发言,小组讨论,思考及记录分享的机会和时间太少。老师应该是引领者,而不是主讲者。3.课堂常规需要加强:学生应该熟悉教室的位置,规则等。


余露老师点评:

袁老师这节课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和图文结合的方式,有效引导学生理解鸟类的基本特征。教师讲解清晰,学生参与度高,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观察,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观察、描述和交流能力,还提升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在课堂纪律方面略有欠缺,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以确保更好的教学效果。


李淑老师点评:

袁老师《鸟类》这节课,开始上课采用旧知回顾的方法,先让同学们回顾鱼类的特点。后引申到本节课,关于鸟类有什么特点。首先出示了判断是否是鸟类的依据,出示了企鹅、鸡让学生来判断是否是鸟类。后进行实验观察,观察正羽和绒羽有什么特点,解析羽毛对于鸟类的意义。在做实验过程中,可以做适当提醒,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作用。对于比较活跃的班级,可以就地取材,去孔雀园捡一根漂亮羽毛,奖励给表现最好的组来做实验,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宋倩云老师点评:

袁老师的《鸟类》这节课,需要学生观察鸟类,并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点。根据这样的共同特点,再判断像“鸡、鸭、企鹅”等动物是否是鸟类。在建构鸟类这个概念时,袁老师缺乏让学生细致观察并总结的过程,但在后面的讨论中比较热烈细致。



9.11组内教研_html_m670a236d.jpg



最后从小学科学《鸟类》一课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分析问题链策略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积极促进作用通过构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如“鸟类有哪些共同特征?”、“为什么鸟的羽毛能帮助它们飞行?”等,这些问题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0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苏ICP备13057616号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