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5-06-24 来源:本站
聚力获新知 研途共成长—— 科学组校本研修(五)
6月11日,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科学组全体教师齐聚科学教室1开展以“问题链策略对小学科学课堂的促进作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由徐海婷老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地表雕刻师》。
本课以贺兰山的形成回顾导致地表地形变化的内部力量,引申到其他外部力量也雕刻着地形,整节课利用宁夏复杂的地貌,如沉浸旅行般跟随老师的脚步,以“贺兰山的碎裂岩石”、“腾格里沙漠”、“几字形黄河”……构建温度变化、风等对地表影响的模型,学生通过猜测实验解释等环节建构对外部力量影响地表变化的形成理解。
课堂结束之后,所有参与的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点评。
严爽老师点评:徐老师整节课逻辑清晰层层递进,通过问题和活动链引导学生认识改变地表的外部力量和内部力量。在第一个环节,可以通过更多典型的地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外部力量,这样学生会有更多想法。宁夏石头的照片不够典型,可以给出一些资料介绍宁夏的环境特点,如昼夜温度、光照情况、风力大小等,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资料分析,启发思维。
宋倩云老师点评:徐老师的教态非常好,与学生的沟通十分友善亲切,让学生没有压力,能畅所欲言地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徐老师的引导很耐心很完整,并没有过多的干涉学生的发言,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发言的机会。在最后一个环节,用吸管模拟风的作用可以考虑做一个大的演示实验,可能效果会更好。
陈梦其老师点评:徐老师整节课逻辑清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有逻辑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徐老师还特别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并针对他们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这一点特别好。徐老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很丰富,给了学生充分的动手条件的同时也让学生有点赶,因此在整节课的设计上,活动内容可以再精一点,提供学生思维向深处去的时间再多一点。
陈丽华老师点评:徐老师的《地表雕刻师》通过对温差、风因素对地表的影响模型建构,帮助学生解释自己对地表形成的猜想。整个课是比较完整,且有序的。课的导入真实的地理环境情境非常好,但如果能再多给一些地理地貌数据,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当地的特征,猜测更主要的影响因素,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地理地形,从真实的情况中总结地表的塑造力量,可能会更有驱动性。
袁晓老师点评:徐老师整节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实验中,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回答从用火柴烧、冷热水交替、选择现象明显的岩石进行实验,最终总结出“选取薄的页岩,用酒精灯烧、再浸入冷水中,交替多次”的实验步骤,并由学生提出注意事项。整个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逻辑完整。如果在冷水中再加入冰块,相信实验现象会更明显。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相信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科学组老师们会继续抓实课堂教学工作,围绕研修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努力,使我校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