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的思路构建与分析

浏览数量:120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发布时间: 2020-05-11      来源:本站

中小学教学课题研究成果的思路构建与分析

李爱霞,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摘要:   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课题研究中对于各种规律性认识、方法、策略等的提炼和概括不够,缺少一种系统的、整体的思考和思路建构。在分析大量课题研究案例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研组课题研究常见的成果形式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归纳出九类中小学教研组课题研究成果的思路构建方式,包括:内容构建、策略构建、方法构建、模式构建、阶段构建、类型构建、路径构建、关系构建、要素构建等。  
关键词:   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思路构建  

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最困难的就是成果提炼,很多教师实践较多,但对于各种规律性认识、方法、策略等的提炼和概括却不够,缺少一种系统的、整体的思考和思路建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分析大量课题研究案例的基础上,对中小学课题研究常见的成果形式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归纳出九类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的思路构建方式,具体如下:

一、内容构建

内容,指事物内部所含的实质或意义。这里所说的“内容”主要是指教材中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实质性主题或话题。很多课题研究是紧密结合教材展开的,因而首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在对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再去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那么,如何进行内容分析呢?基本方法是:第一,从单本书的角度分析教材,结合课题研究的主题,从教材中选出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教材内容,对其进行阅读和深入分析;第二,从整个学段的角度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把从整个学段各本书中挑选出的教材内容汇集到一起,并仔细研读,寻找共同点和关联,然后按照某个维度对这些教材内容进行归类,归纳出几个主题或几方面的内容。

案例:“基于教材的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见图1)


图片


图1 基于教材的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内容构建


二、策略构建

策略,指计策、谋略,是在某一特定的情境、条件下,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所采取的方式、手段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某个知识点、掌握某种方法、体验某种情感等,教师需要探索与研究一系列的教学策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研组教师们可以围绕同一个主题各自进行策略的探索和尝试,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探索后,教师们将探索出的策略汇集到一起,进行初步的归纳汇总,并分析每一种策略的适用对象和范围,探讨每一种策略背后的价值观念与认知原理。此外,教师可通过研讨和课例的方式,互相学习,借鉴其他教师探索的策略,不断积累更多的策略,去应对各种问题情境。最后,将最终确定的解决某一问题的各种策略进行提炼概括、分类汇总,形成系统性认识。

案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见图2)


图片


图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构建

三、方法构建

方法,指为了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一定目的,在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途径、程序等的总和。教师学科教学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教研组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去探索、总结和提炼一些方法,用来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面对学科教学问题,教研组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整理和原因分析,然后集合全组教师的力量去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包括寻找多种途径、想各种办法等,在大家共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与思考,梳理出实施的基本步骤,分析出实施的途径、方式和办法等,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和经验,供实践研究者本人运用,以及他人学习运用。

案例:“小学语文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实践研究”(见图3)


图片


图3 小学语文教师教材解读的方法构建

四、模式构建

模式,是指从经验中经过抽象和升华提炼出的核心知识体系。简单地说,就是从不断重复出现的事件中发现和抽象出的规律,是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经验的高度归纳总结。对于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要有一个解决问题或改进教学的主题;其次,关于这一主题积累大量、丰富的教师教学经验,这些经验具有共同特点和规律性,不断、反复出现,或者某些教学方法、程序等被反复使用,即经验通过了反复验证;第三,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辨,从经验中将这些规律性的方法、程序等抽象、提炼出来,加以归纳、总结和概括,并进行结构化的分析和表达;最后,将这些教学程序、方式、行为等加以有机整合,构成相对完整的一个知识结构或系统,这一知识系统有一定的思想或理论基础,包括教学内容、思想、目标、程序、方法、策略、辅助条件等各个要素。

案例:“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见图4)

五、阶段构建

阶段,指人或事发展进程中划分的段落。在学科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具有某种段落特征的进程,很多教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也可以划分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各个阶段按照某种顺序依次出现,各个阶段之间具有某种联系。把这些阶段分析和归纳出来,有利于教师提高对于教与学过程、问题解决的理性认识,也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清楚、有序和合理。


图片


图4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模式构建

案例:“开发京西太平鼓校本课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研究”(见图5)


图片


图5 京西太平鼓校本课程开发的阶段构建

六、类型构建

类型,指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当事物处于杂乱无章、纷繁无序状态时,人们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它们辨识清楚,这不利于对事物的观察、认识、记忆和使用,于是,就产生了分类的需求。人的认知过程的基本操作就是对外部事物的类型化和概括化。分类过程中,首先要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事物的属性和特征,然后按照某种标准将有共同特征的事物归在一起,成为一个类型。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经常会探索很多的教学方法、策略、形式等,为了更深入地认识这些方法、策略等,可以对它们进行类型分析。

案例:“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见图6)


图片


图6 “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的类型构建

七、路径构建

路径,指到达目的地的道路、路线,也包含了道路中的若干个路段、路线,以及道路上为解决问题、更快捷和顺利通过、达到目标所采取的一些办法、门路。在教学课题研究中,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促进教学问题的解决,就需要采取很多方式和策略,同时也可能会遵循某种程序、经历某些阶段,把这些方式、策略、程序、阶段等综合起来,有时可以归纳出几个路径,对于如何实现教学、研究目标将更加明确。

案例:“开发京西太平鼓校本课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研究”(见图7)


图片


图7 京西太平鼓学校教育传承的路径构建

八、关系构建

关系,指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认识这种联系,可以促进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事物,更好地做出行动和决策。在教研组课题研究中,很多涉及阶段内容、行动策略和培养目标等之间的关系,而要对这种关系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就需要将各个阶段或各部分内容进行分解,再将要培养的学生能力、素养等进行分解,然后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大致的对应关系,然后再设计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案例:“在初中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专题研究能力的策略研究”(见图8)


图片


图8 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与学生专题研究能力的关系构建

九、要素构建

要素,指按照某种方式联结成系统的构成成分、因素、单元。要素是相对于某一系统而言的,要素自身也是一个系统。各要素组成系统的基本结构,使系统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某种层次性和逻辑性。在教研组课题研究中,很多课题题目中的某一概念较大,不容易把握,在研究过程中,就需要教研组首先明确这个概念的内涵,并分析其基本结构,明确其基本的构成要素,以使得课题更易实施、更清晰,并使其在实施过程中研究得更全面、系统。

案例:“基于高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研究”(见图9)


图片


图9 基于高中政治学科的理性思维能力的要素构建

总之,希望通过这些思路建构促使中小学课题研究的初学者们获得借鉴和启发,提高课题研究成果的概括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注释:  
①根据课题“基于教材的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研究过程与成果整理,课题负责人:张丽娜。  
②引自《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有改动,课题负责人:孔祥林。  
③引自《小学语文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实践研究报告》,有改动,课题负责人:李燕。  
④引自《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研究报告》,有改动,课题负责人:孔祥林。  
⑤引自《开发京西太平鼓校本课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研究报告》,有改动,课题负责人:何云。  
⑥根据课题“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课内指导’课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研究过程与成果整理,课题负责人:屈春玉。  
⑦引自《开发京西太平鼓校本课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教育传承的研究报告》,有改动,课题负责人:何云。  
⑧根据课题“在初中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专题研究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过程与成果整理,课题负责人:闫明。  
⑨根据课题“基于高中政治学科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研究”研究过程与成果整理,课题负责人:王爱敏。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2019年第16期 P31-34页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20 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 苏ICP备13057616号

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范路1号 邮编:210023 校长信箱:fzxx1927@163.com 网站管理